教育信息化 - 教育信息网-- 做有温度的教育报道!
标签: 教育信息化 当前位置:首页 > Tags > 教育信息化

2022年10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部改版升级国家智慧教育门户,上线“盛会引领教育未来·学习二十大云课堂”专题,正式启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徽标,接入6个第二批整省试点省份的省级平台;部署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选培育工作。...

浙江杭州: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以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为新航向,杭州正奔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杭州教育也已迈入以优质均衡为主题的“后普及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教与学的深刻变革,促进师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共同成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 ...

浙江杭州: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以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为新航向,杭州正奔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杭州教育也已迈入以优质均衡为主题的“后普及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教与学的深刻变革,促进师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共同成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 ...

优质慕课助力教育数字化建设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加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优质慕课助力教育数字化建设■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本报讯(记者欧媚)近日,记者从教育部举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清华大学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加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向智慧高教平台输送特色优质课程,共同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贡献力量。据悉,清华把 ...

北京市以教育信息化建设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简报〔2022〕第40期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按照“素养为先、融合创新、优质协同、首善引领”的工作理念,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治理、促进优质均衡,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 ...

北京市以教育信息化建设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简报〔2022〕第40期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按照“素养为先、融合创新、优质协同、首善引领”的工作理念,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治理、促进优质均衡,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谋划,健...

计划培育20个!教育部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日前,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发布通知,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并就2022年度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2022年度,计划从网络教研、智能美育教学、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信息化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类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中培育20个左右不同应用方向的实践共同体,开展信息化应用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形成一批成熟的、可借鉴、可推广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典型案例,形成一支高水平 ...

2022年8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

【摘要】教育部召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路径”调研座谈会,部署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政府召开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工作专题研究会议。宁夏召开“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反馈会。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福建等多地举办“数字教育大讲堂”活动。江西、河南印发《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高教信息化这十年: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力量

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哪些成就?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态势?站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上,我们又该如何推进?2012年初,《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十年规划》)发布,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国家规划,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十年规划》发布时算起,到今年已有十年历史。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又经 ...

2022年6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

教育部召开2022年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习总结会。江苏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江苏试点工作启动仪式。江西召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工作推进会。吉林、广西部署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甘肃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现场会。宁夏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第三方评估。辽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2022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 工作要点

2022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重点工作,持续打造公平开放、减负增效、智能升级、安全有序的教育新场景,以信息化支撑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严禁借分班强制学生购买平板

近期,国务院大督查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通过设立“智慧班”“未来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学习软件,有的学校甚至为相关企业“搭台唱戏”推介学习软件,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教育公平,社会影响恶劣。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对山西、内蒙古、浙江、河南、广东、云南等地以教育信息化为名乱收费事项实行专项督办,要求有关省份逐一核查乱收费事项,逐项整改到位;要求 ...

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严禁借分班强制学生购买平板

近期,国务院大督查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通过设立“智慧班”“未来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学习软件,有的学校甚至为相关企业“搭台唱戏”推介学习软件,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教育公平,社会影响恶劣。...

“当教育遇上科技”喜忧:引发变革,也可能使师生关系冷漠化

当科技进入教育领域,引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隐私保护、伦理问题以及信息泛滥问题的担忧。“科技技术跟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两面性。科技给我们教育带来现代化、智慧化的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和新的社会秩序的影响。”12月4日,在GES未来教育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表示。科技使师生关系冷漠化?郑庆华指出,在教育和科技融合 ...

教育部长怀进鹏: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的重要工具箱作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12月23日,教育部召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

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听听主任们怎么说

日前,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编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尤其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听听各位主任们怎么说。张蓓:突出“六个加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结合北京大学的信息化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十四五规划: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11月2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习时报》撰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怀部长指出,教育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到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不断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明确指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探索教育大资源建设与 ...

教育与信息化的“水火既济”之路

教育与信息化为什么要融合?教育与信息化现状如何?教育与信息化如何融合?范士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网络与计算中心主任时不我待,加速变化的世界蒸汽机时代社会的核心需求是动力,用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电气化时代社会的核心需求是规模化生产,用生产线代替手工。在这两个时代,社会需求和社会分工相对明确,从而催生了大学的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信息时代社会的需求要复杂得多,材料、计算、通信、智能装备、生物 ...

钟登华:中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引领

原标题:钟登华出席九个人口大国(E9)教育部长在线磋商会4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孟加拉国联合在线举行九个人口大国教育部长在线磋商会。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发言。钟登华指出,中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引领,一直在持续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部署,发布一系列文件,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二是加快普及网络教学环境,全国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95 2%的学校 ...





投稿、转载或合作,请联系:dianshiw@163.com (请将#替换为@)
Copyright © 2023 教育信息网 www.e-chin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20032163号-3
内容仅为示范,如有建议、意见或投诉,请及时联系